事件回顾
5月3日下午,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,通报疫情防控最新情况。
会上介绍,在疫情分析中发现有1例感染者因三次上公厕引发3例续发病例,继而引发了近40例的感染者。
此前公布的流调信息显示,189号感染者与229号感染者曾于4月21日共用公厕。
公共卫生间,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,我们在享受这种便捷的同时,要注意加强自身防护。
如厕指引
一、有序排队使用。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,如果难以避免近距离接触,可随身携带口罩,必要时佩戴。举止得体,不得大声喧哗。
二、注意手部卫生。清洁双手前不要触碰口、眼、鼻,接触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,用手消毒剂消毒。
三、遵循呼吸卫生、咳嗽礼仪。咳嗽、打喷嚏时用手或纸巾遮掩,不随地吐痰,口鼻分泌物用纸包好,弃置于垃圾箱内。
四、自觉维护公共卫生,爱护卫生设施。不随地乱扔纸屑、烟头等。不在坑外、池外便溺,便后及时冲水。节约用水,不浪费资源。
五、遵循管理部门防疫规定。如口罩、测体温、做登记等。
病毒传播防不胜防,公共卫生间作为生活必需的场所之一,具有人流密集的特点,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。管理方应采取措施、加强管理,保障群众安全、维护社会秩序。
厕所管理
一、公厕应保持洁净卫生。及时清理便器污物和纸篓内垃圾。公厕要勤开窗通风,无通风条件的公厕可视情况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。提供洗手液,保证水龙头等设施能正常使用。
二、增加消杀频次,增设消杀设备。对人体接触频繁的部位进行全面消毒,如水龙头、扶手、马桶坐垫及按钮等处。必要时,可适当增设具有卫生间除臭、杀菌、净化等功能的系统设备。
三、加强工作人员个人防护。清洁人员工作时需全程穿戴工作服、口罩、手套,保持良好的作业卫生习惯,作业时避免用手触摸口、鼻、眼。作业完成后要及时洗手、换洗工作服、更换口罩,保持个人卫生。
四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。管理方应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,培养员工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技能,提高防护意识。
五、增加巡查频次。特殊时期要加强公共卫生间监督管理,优化公共卫生间服务环境、服务效率。做到问题早发现、早重视、早解决。
小厕所,大民生。厕所防疫资源的投入,要比整个城市因为疫情不断进行核酸检测,隔离无数人,造成数不清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良影响的投入要小得多。
需要各方共同行动,养成良好的文明如厕习惯,预防卫生间内的病毒传播。